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,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。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,对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作出新的部署,这将进一步推动通过高水平环境保护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,持续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。

  实践表明,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,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。近年来,长江经济带把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摆上优先地位,长江上中下游协同发力、流域齐治、湖塘并治。2022年,长江流域国控断面优良水质比例达98.1%,比2015年上升16.3个百分点,长江干流连续3年全线达到Ⅱ类水质;长江经济带地区生产总值达55.98万亿元,占全国比重提高至46.5%。推动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提升了长江经济带对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。再看黄河流域,九曲黄河孕育了古老而伟大的中华文明。然而,黄河生态本底差,水资源十分短缺,水土流失严重,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弱,是制约沿黄各省区发展的关键因素。治理黄河,重在保护,要在治理,成为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。

  “草木植成,国之富也。”良好生态环境既是自然财富,也是经济财富。在发展中保护、在保护中发展,关键是要找到其价值实现的路径。在浙江安吉,一竿翠竹撑起了一方经济,从传统的商品竹开发、竹制品生产,逐步延伸到菌菇等林下经济作物种植、乡村旅游、生态研学,再到如今的推动以竹代塑、竹产品碳标签应用、竹林碳汇改革,以全国1.8%的竹产量创造了近10%的竹业总产值,探索形成了产业增值、农民增收的生态价值实现路径。截至目前,我国已建成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572个,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实践创新基地240个,越来越多的地方依托优质、丰富的生态资源,将其转化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,培育出新的产业形态。

  当前,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、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,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、负重前行的关键期。必须以更高站位、更宽视野、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新征程上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。在实现“十四五”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,着力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,打造绿色低碳发展高地,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,持续深入打好蓝天、碧水、净土保卫战,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。久久为功提升经济发展的“含绿量”“含金量”,不断开辟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局面。